【520挑戰】川普不可測 賴政府缺抗中牌之外的國安對策
NEWS link
賴清德總統執政將滿一周年,美中台關係面臨巨大挑戰。美國祭出對等關稅,台美談判前景未明,兩岸因「賴17條」雙邊交流全面緊縮。學者直言,看不出賴總統在國際關係領域有「可預測政策」,綠營內部則示警,美國總統川普「不可預測性」大、我對美溝通能否「直達天聽」都可能影響台美關係。
面對川普政府關稅大刀,賴總統提出5大因應策略,日前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率領的談判團隊已與美方完成首輪談判,不過府院並未具體披露談判進度。雖然台灣與日本、韓國、越南並列與美談判「優先四國」,但知情人士直言,談判進度沒有這麼快,其中日、韓的談判可能比台灣快、美國針對進口晶片的「232條款」複雜,眾多因素都可能影響台美談判進度。
台美關稅談判前景未明,而在兩岸關係方面,賴總統3月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後,提出5大國安威脅、17項因應策略,將中國定義為反滲透法指涉的「境外敵對勢力」,與此同時,民進黨推動國安法制修法、清查公務員「忠誠」以及陸配「身分」,讓兩岸敵意螺旋上升,雙邊互動交流也全面緊縮。
而在民進黨政府加大反中力道之際,綠營內部共諜案卻連環爆,綠營涉共諜案連環爆,從立法院前院長游錫堃助理盛礎纓、總統府賴清德總統辦公室前聘用諮議吳尚雨、民進黨民主學院前副主任邱世元、新北市議員李余典前特助黃取榮涉案,到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擔任外交部長時期的助理何仁傑,府院黨幾乎全被滲透。
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嚴震生表示,賴政府一年來並未在國際議題交出政績,沒有丟掉邦交國,但也沒有突破表現,跟前總統蔡英文相比,至少北京對蔡英文的信任還多一些。賴總統嘴巴沒說,但身邊的人在言詞和動作上都比較激進,包含要清查陸配與二代身分。
嚴震生表示,蔡英文想要「維持現狀」,但看不出賴總統在國際領域有一連串可預測的政策。至於副總統蕭美琴過去在蔡政府時期擔任駐美代表是台美重要溝橋樑,嚴震生說,他看不出蕭美琴現在有太多表現,賴總統還在尋找可信任的國安班底。
嚴震生說,賴總統在外交最大挑戰,是可以嘗試打中國牌,一方面符合美國現在無心處理國際衝突的利益,一方面也讓台灣有更多彈性空間;至於內政,最大挑戰在能源,到底賴總統有沒有決心放棄民進黨傳統路線,能抵抗美國壓力多久,都在在考驗未來的賴總統。
熟悉國際事務的綠營人士表示,面對中國等極權國家威脅,台灣與美國、歐洲等民主友盟的關係,比起過去確實較為緊密;但現在因為川普具有較大的不可預測性,台美在經貿、安全等面向的合作未必會倒退,但未來的台美關係恐具有「對價性」,我方不能再以傳統上以「民主價值」為取向的思維思考台美關係與互動。
綠營人士也說,川普本身不容易預測,且其決策圈很小,加上目前看來川普國安團隊的人事可能還有動盪;台美之間雖然有既有溝通管道,但現在我國安與外交團隊對美到底能否「直達天聽」,有無掌握「關鍵人物」,恐不能太過樂觀。
對於賴政府一年來處理兩岸關係,台派團體、台教會會長陳俐甫表示,賴清德主張「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會是中華民國的祖國」,這是明確客觀歷史事實,獨派不會反對;但關於國家狀態問題,獨派不認同賴總統再以帶有一中色彩的中華民國,來表述國家定位,獨派期盼更彰顯台灣主體性,且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這點堅持並不改變。
【520挑戰】強硬賴政府 陷入比扁朝更劇烈的朝小野大困境
NEWS link
賴清德總統就職滿一周年,我國在賴總統領導下,立法院議事數度因執政黨杯葛,也直接指稱對岸為「境外敵對勢力」。學者回觀過去一年賴總統的決策及其風格,均給予「強硬」二字評價,且欠缺溝通協調,令朝野對立較同樣面臨「朝小野大」的扁政府時期更嚴重。
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特聘教授張其祿受訪時說,賴清德是雙少數政府,理論上應該組成聯合政府,尋求與國民黨或民眾黨合作,勢必要走比較妥協的路線,賴總統卻沒有選擇這條路,目前反對陣營掌握國會多數,完全陷入總統制的憲政僵局,處於分裂政府狀態完全運作不動。
張其祿表示,反對黨監督預算天經地義,雙少數政府本來就要妥協,例如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委員、公平會主委、司法院大法官等人事案未能通過,總統與行政院長應該想盡辦法使其過關,「如果沒有分享權力,國會當然不會通過」,而這也是執政黨政府首要面對的問題。
張其祿認為,台灣社會在過去一年當中,耗費太多時間在解決僵局,然而問題至今依然無解,前總統陳水扁也曾經面臨憲政僵局,當時任用國民黨籍的國防部長唐飛出任閣揆,即便沒有成功但至少有做出嘗試,我國的憲政制度確實存在問題,然而如果碰到朝小野大,執政者又不向在野陣營妥協,整個國家當然就是鬧翻天。
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左宜恩以賴總統和前總統蔡英文對比。他說,賴總統跟蔡總統都是個人意志強烈的領導人,不過相較賴總統而言,蔡總統任內雖然全面執政,國會占有多數席次,但也比較願意向陸方及藍白陣營釋出善意,曾數次表達願意與陸方和平共存,與在野陣營共商國是。
左宜恩表示,賴總統就任後面對少數執政的劣勢,一方面強化與陸方對抗,另一方面從原本不置可否到如今傳出要求全面支持各地大罷免活動等,都看得出賴總統的決策模式較偏向於戰鬥性格,不輕易妥協讓步。這可從賴總統擔任台南市長任內,由於對議會不滿而選擇連續多日拒入議會,以及處理南鐵東移拆遷案時,均採取強硬態度看出。
左宜恩總結,相較於昔日蔡總統領導走「文青、多元」路線,賴總統較強調「使命必達、貫徹始終」風格。
【即時短評】「直球對決」鬥性強 賴清德讓國家陷入空轉
NEWS link
賴清德總統執政將滿一周年,面臨內外交迫困境,對外台美關稅談判前景未明、兩岸關係跌入低谷;對內朝小野大、綠營推動大罷免與大搜索,導致政局動盪。賴總統「直球對決」鬥雞性格鮮明,但政治是妥協的藝術,台灣社會這1年來已動盪不安,若任由兩岸與朝野火車對撞,國家繼續空轉,最終苦果仍要由執政黨承擔。
美中台關係是我國對外事務的重中之重,賴政府以來,台美關係與兩岸關係不約而同碰上嚴峻的挑戰。過去八年,前總統蔡英文執政時期,民進黨自詡台美關係史上最佳,但美國總統川普當選後,學者專家多認為,川普「美國優先」以及行事不可預測性高,在安全或經貿層次上,各國都必須謹慎評估拿捏,台灣內部確實也出現「疑美」聲浪。
川普預告多時的對等關稅政策,終於在4月提出,這記關稅重拳,讓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受到重擊。我方的反應,從閣揆卓榮泰在關稅揭曉前一晚要大家「安心睡」,到後來卓揆坦言,美國對我課徵32%關稅「我真的差一點昏倒」,不難看出賴政府應對這場關稅戰,事前並未充分準備。
現階段台美已進行首輪關稅談判,但最終談判結果如何,就連政府也不敢樂觀;另一方面,美國針對晶片關稅稅率即將「開獎」,台灣送上台積電赴美擴大投資千億元的大禮後,是否仍會受到影響還需觀察;甚至在關稅戰方興未艾之際,匯率戰是否緊接登場,都是賴政府無法迴避的課題。
在兩岸關係上,賴總統祭出「賴17條」,將中國定義為「反滲透法」指稱的「境外敵對勢力」,加大國安法制修法力道、清查公務員與陸配是否「忠誠」,在兩岸都引發很大爭論。
蔡政府時期通過「反滲透法」,外界皆知「境外敵對勢力」的定義劍指的就是中國大陸;蔡政府雖然有許多「抗中」的實質作為,但蔡英文並未如賴總統如此公開表述,為兩岸關係與互動留下一絲轉圜空間。
然而,從政以來一路接受民意洗禮出線的賴總統,具有「直球對決」的政治性格,他認為「對的事」就會「衝到底」,這樣的政治性格,反映在牽一髮動全身的兩岸政策與發言上,恐讓原本就已不睦的兩岸關係更雪上加霜。
同樣地,在內政事務上,面對朝小野大的政治現實,賴總統喜歡「對決」的性格也一覽無遺。從行政院對國會多數通過的國會改革、憲訴法、總預算案等「無差別式」提出覆議等憲政救濟手段,作為反制,就是顯例;遑論因為民進黨在國會數人頭輸人,就推動大罷免,近期的司法大搜索,更讓朝野持續高度對立。
國家領導人的性格對施政的良窳有深遠影響,民進黨本來就是「好鬥」、「善鬥」的政黨,如今民進黨是少數,因為賴總統不願與在野黨溝通妥協的意志,朝野關係宛如死結,更讓政治陷入僵局。
賴政府執政首年,內外情勢交迫,比起秉持「鬥」的思維,民進黨更應思考如何團結朝野,共同應對困局,否則政治動盪,對於賴政府施政,帶來的當然是無窮的負面影響。
內閣周年聲量排行出爐 陳世凱、林佳龍好感度壓卓榮泰
NEWS link
賴政府執政將滿周年,數據平台「網路溫度計」根據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盤點十大卓揆內閣近一年聲量、好感度排行榜。行政院長卓榮泰雖聲量第一名,但好感度與520剛就職相比大幅下降,僅剩0.16,落後外交部長林佳龍的0.19與交通部長陳世凱的0.28。
網路溫度計指出,卓內閣聲量排行榜前10名依序為卓榮泰、經濟部長郭智輝、國防部長顧立雄、內政部長劉世芳、勞動部長洪申翰、外交部長林佳龍、政務委員陳時中、衛福部長邱泰源、交通部長陳世凱、陸委員會副主委梁文傑。
卓內閣聲量前10名排行榜中,好感度最高的是陳世凱0.28,卓榮泰0.16是倒數第三名,最後一名則由郭智輝、劉世芳並列,皆為0.15。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表示,內閣上任一年以來表現四平八穩,雖談不上做得不好,但也未讓人感受到特別出色。過去一年,因電不夠導致跳電的次數較少跟沒漲電價,政府默默努力但民眾沒有感覺,整體缺乏讓民眾有感的亮點政績,「有感施政」是接下來內閣要努力的重點。
內閣周年聲量排行出爐 陳世凱、林佳龍好感度壓閣揆卓榮泰
NEWS link
賴政府執政將滿周年,數據平台「網路溫度計」根據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盤點十大卓揆內閣近一年聲量、好感度排行榜。行政院長卓榮泰雖聲量第一名,但好感度與520剛就職相比大幅下降,僅剩0.16,落後外交部長林佳龍的0.19與交通部長陳世凱的0.28。
網路溫度計指出,卓內閣聲量排行榜前10名依序為卓榮泰、經濟部長郭智輝、國防部長顧立雄、內政部長劉世芳、勞動部長洪申翰、外交部長林佳龍、政務委員陳時中、衛福部長邱泰源、交通部長陳世凱、陸委員會副主委梁文傑。
卓內閣聲量前10名排行榜中,好感度最高的是陳世凱0.28,卓榮泰0.16是倒數第三名,最後一名則由郭智輝、劉世芳並列,皆為0.15。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表示,內閣上任一年以來表現四平八穩,雖談不上做得不好,但也未讓人感受到特別出色。過去一年,因電不夠導致跳電的次數較少跟沒漲電價,政府默默努力但民眾沒有感覺,整體缺乏讓民眾有感的亮點政績,「有感施政」是接下來內閣要努力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