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伯洋選台北市長機率增?藍議員曝賴總統想複製「陳時中模式」
NEWS link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被大陸方以「分裂國家罪」為由,發布全球通緝,先前聯電創辦人曹興誠更公開呼籲民進黨徵召沈選台北市長。而賴清德總統也多次呼籲立法院長韓國瑜聲援。國民黨議員楊植斗分析,賴此舉就是藉此拉高沈的聲量,想要複製陳時中模式,「沈伯洋選台北市長的可能性愈來愈大?」
楊植斗說,由於對岸揚言追捕,沈伯洋收獲了不少抗中紅利,就連賴清德總統也公開聲援,還點名韓國瑜表態,被吐嘈「自己生病叫別人吃藥」,今天賴不厭其煩再度點名韓院長,目的就是為了讓沈伯洋和韓捉對廝殺蹭其政治能量,只要聲量和民調有起色,真的不排除讓沈出來選台北市長。
楊植斗指出,2022年陳時中在疫情發生前無人知曉,直到疫情天天開記者會後,才獲得大眾關注取得競選台北市長大位門票,如今沈伯洋被大陸發布發佈追捕令,賴清德總統多次要求韓國瑜表態聲援,就是為幫沈架舞台,看民調能否有起色,就算沒有市政履歷,只要強化「抗中保台」論述,民進黨支持者都會買單。
楊植斗表示,還有很多正事得忙,最好的辦法就是韓國瑜不再予以回應,讓賴總統的政治無法得逞,「讓沈小丑繼續跳樑。」
影/沈伯洋戰蔣萬安成話題 王鴻薇:戰士「選很大」放棄花蓮了嗎?
NEWS link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對參選台北市長鬆口「黨要我做,我就做」,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表示,沈伯洋說戰士很難選擇自己的戰場,但其實過去是被力捧選花蓮的,怎麼現在又變成要選台北,所以不是沈伯洋沒有選擇,而是「選很大」,是不是要放棄花蓮而選台北了呢?
聯電創辦人曹興誠力薦徵召沈伯洋參選台北市長,對決現任市長蔣萬安。沈伯洋今天指出,民進黨中央黨部並未與他接觸,且他是藍白陣營大標靶,參選後若被攻擊但沒守住,會害到其他縣市,但戰士很難選擇自己的戰場,民進黨要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
王鴻薇分析,沈伯洋之前說自己沒有參選意願,最近又突然說戰士沒有選擇戰場的權利,好像沈伯洋沒有選擇嗎?「不是這樣子喔」,因為當時花蓮堰塞湖成災的時候,沈伯洋可是頻頻往花蓮跑,而「青鳥」也是力捧沈伯洋參選花蓮縣,怎麼短短功夫又從選花蓮要變成選台北了呢?所以看起來不是沈伯洋沒有選擇戰場的權利,而是「選很大」,是不是要棄花蓮而要選台北了呢?
政院版財劃法統籌稅款分配指標曝光 財政部曝「3縣市」有意見
NEWS link
新版財劃法爭議未解,行政院將提出院版修正條文,待明天(18日)邀集地方討論後,最快周四(20日)送行政院會通過。財政部今天再度說明分配公式指標及權重,並透露上次會議中,雙北市、新竹市明確表達不同意,但嘉義市在內的藍營執政縣市都認為公平合理。
立法院去年底三讀修正財劃法,遭行政院質疑公式錯誤導致345億元未能完全分配,且事權未隨錢調整,調整後的水平分配公式擴大城鄉差距;立法院11月14日再修正財劃法,明定地方一般性補助款不得少於前一年、計畫型補助款不得低於過去10年同財力級次縣市平均值。
財政部國庫署長陳柏誠指出,兩次修法都未檢討事權,且未考慮中央財政穩健因素,直接掏空中央財政4165億元,導致窒礙難行,明天下午主計總處將會同國發會邀地方政府開會檢討事權回歸,並在周四提出院版草案。
針對院版財劃法草案,陳柏誠說明五項修法目標,首先是將地方分稅制調整為「基本財源保障制」,提升地方財政穩定與各地區民眾能獲得一定公共服務,讓國民生活品質更均衡;第二,垂直(錢權)分配更合理,錢權併同考量,提供地方主要財源,也兼顧中央財政量能。
陳柏誠續指,第三,讓水平(城鄉)分配更公平,兼顧均衡城鄉發展,縣市整體獲配財源高於直轄市;第四,事責回歸,並透過管考機制,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發揮資源運用效能,強化地方自治;第五,一般性及計畫型補助回歸「舊制模式」,協助地方推動建設及經濟平衡發展,提升中央地方夥伴關係。
根據財政部統計,地方政府歲入歲出在2015年首度出現收支賸餘,2019年至2024年逐年成長至818億元。陳柏誠說,顯見地方財源不是不夠,但有不均的問題;若加計明天的會議,中央已和地方六度討論財劃法修正,盼使統籌分配稅款更均衡。
針對分配公式指標及權重方面,財政部規劃「財政努力指標」與「基本建設需求指標」各占40%及60%,財政努力與財劃新法相去不遠,納營利事業營業額(20%)、財產稅努力(65%)、非稅收入努力(15%)。
基本建設方面調整較大,囊括土地面積(30%)、人口數(30%)、工業人口(20%)、農林漁牧人口(10%)、農林漁牧產值(10%);調整係數上,林業用地、國土保安及生態保育用地折算,農牧用地1.5倍,65歲以上及14歲以下人口1.2倍,並以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均標準;離島地區土地面積及人口數則以2倍計算。
陳柏誠說明,營利事業營業額多集中工商地區,透過新增工業人口指標,讓有中高汙染事業的城市能獲得較多的統籌分配稅款,給予適度回饋,新增農林漁牧人口指標則是照顧農業縣,也新增農林漁牧產值反應各產業經濟貢獻。
陳說,院版財劃法草案能創造三贏,贏在中央有能力繼續協助地方,贏在地方有充足自主財源提供公共品質和建設,以及贏在人民有均等生活品質可以享受。
至於地方對院版財劃法草案態度,陳柏誠透露,在第5次會議時,會中明確表達不同意的是雙北市和新竹市,其他屬農業或農業大縣的藍營縣市,也認為當前規劃公平合理。財政部也向縣市保證,未來統籌分配稅款及一般性補助款不低於2025年分配水準,讓地方非常放心。
健保30財務緊繃擬補充保費增財源 石崇良:持續討論「沒有時間表」
NEWS link
衛福部、外交部與健保署共同主辦「2025台灣全球健康福祉論壇」,健保財務問題迫在眉睫,衛福部長石崇良今於會前接受訪表示,針對財務問題,持續進行各項可能性的討論,至於補充保費取消上限仍是選項嗎?他表示,所有建議都會納入考慮,最重要的是跨部會合作,並與相關主管機關溝通協調,目前沒有時程表。
「2025台灣全球健康福祉論壇」 今年以「台灣健保30,共創永續未來」為主題,探討全民健保制度如何實踐健康平權與面對高齡化社會到來應具備的創新思維,例如運用智慧醫療與建立全人整合性照護制度等,進而促進全體國人健康與邁向健保永續。
石崇良表示,今年論壇於今明一連舉行兩天,也將談到全民健保財務永續,共有逾10個國家、4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他也將聽取多國專家意見。
石崇良指出,全民健保核心價值在於醫療平權與全民互助,確保每位國民都能享有基本的醫療保障。實施健保制度至今已30年,達成全民覆蓋的亮眼成績。但台灣正面臨高齡社會挑戰,透過論壇與國際專家就健保永續、醫療照護創新等議題交流互動,以建構韌性衛福體系,讓健保制度與台灣的醫療創新科技、服務也能成為「護國神山」。
健保署長陳亮妤署長在論壇中表示,全民健保具有極高的覆蓋率,下一步就是改善醫護勞動環境、持續強化數位建設,並持續在各項公共衛生政策中扮演重要角色,更要在治療上積極與國際接軌,打造堅韌永續的醫療環境。
健保署表示,「2025台灣全球健康福祉論壇」作為國內外衛生社福部門交流平台,促進各國緊密互動與連結,深獲國際肯定。今年以全民健保「公平、互助、可負擔、永續」的基本精神為主題,分享30年成果,幫助台灣借鑒國際經驗,與世界健康網絡緊密連結,讓世界看到台灣。
論壇邀請貝里斯、史瓦帝尼、海地、馬紹爾群島、帛琉、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文森及吐瓦魯等13國24位衛生部長、次長及醫衛社福高階衛生官員參與,首日大會演講邀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榮譽教授蕭慶倫、英國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Martin McKee教授與美國公共衛生協會Georges C. Benjamin執行長等人,共計有台灣、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比利時、波蘭、瑞士、日本與韓國等10國40位國際專家到訪並分享交流全球衛生社福領域實踐經驗。